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情况: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11月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形成长江流域“三水”融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及一体化全产业链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能力,有效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技术验证基地建设
围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矿山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水利过程调控、智能感知与决策支持、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重点研究领域,依托已有的试验场所、仪器装备以及长江大保护工程应用场景等条件,通过自建、共建和租赁建设等方式,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六安(多源污泥处置和厂网泥一体化)、九江(城市内湖保护与修复)、宜昌(流域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庆(排水管网智能监测)、宜兴(低碳绿色污水处理)等城市建设了5个工程技术验证基地。
省部级平台建设
已建设或参与5个省部级平台,承担运行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珍稀资源植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宜昌中华鲟保护基地、中华鲟种源保护繁育基地,共建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溯源与管控重点实验室。
高校合作平台情况:
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全面合作,聚焦市政排水、污泥处置、水体治理等多个领域,共同研发技术、设备及产品,共建团队与基地,探索企校合作新模式,推动项目、成果与平台建设,打造央企和高校合作典范。此外,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三峡集团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溯源与管控重点实验室,针对水污染难题开展相关研究,构建技术方法与标准体系,搭建管理平台,培养优秀人才,为水污染精准溯源和精细化管理提供科技助力。
城市污水管网智慧化管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本项目围绕污水管网运行动态监测、非常规运行状态诊断、生化过程控制、优化运行调度和智慧管控数字孪生,开展污水管网智慧化管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及集成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污水管网智慧化管控模式,为城镇污水处理高质量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
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多源污泥协同处置集成示范
研究多源污泥“时-空-量-质”多维度数据图谱解析与资源利用规划方案,贯通升级高质量厌氧转化与热化学耦合转化两条全链条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途径,构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多源污泥全过程智慧管控平台,选择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大、中、小型典型城市开展集成示范,形成长江经济带可复制可推广的多源污泥协同处置商业模式,实现“污泥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污染全核销、资源全利用”的多源污泥协同处理处置目标。
长江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本项目着重围绕河湖污染源头以及溢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排水管网问题非开挖检测、污水处理厂以及水环境治理产生的多源污泥基质化转化,开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实施多源污水-污泥-生态统筹的资源化处置和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效综合示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模式,为长江流域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科技支撑。
长江流域大坝生物洄游通道恢复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选择金沙江、大渡河、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6条支流建立数据库、构建鱼类洄游通道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决策模型,提出流域尺度的鱼类洄游通道决策优化方案;针对高坝枢纽集运鱼,以及低水头中大型工程鱼道效率提升涉及的技术难点开展攻关,分别在苏洼龙、乌东德、白鹤滩和彭水等4个高坝枢纽,以及安谷、长沙、崔家营和峡江等4个低水头中大型工程进行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