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长江流域接近30%的重要湖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43%。造成这个状况的主要问题是长江沿线省市城镇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后,雨污错接混接,欠账严重;城市初雨和溢流污染难以控制;重水轻泥问题突出;治理片段化、碎片化,河湖水环境容量严重不足等。
由此,本项目着重围绕河湖污染源头以及溢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排水管网问题非开挖检测、污水处理厂以及水环境治理产生的多源污泥基质化转化,开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实施多源污水-污泥-生态统筹的资源化处置和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效综合示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模式,为长江流域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科技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
1.“河湖”治理方面:研发与自然生态协同建设的城市径流污染源头控制关键技术与设备,突破溢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核心技术及装备,建立受纳河湖水体水环境容量耦合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效技术。
2.“网”治理方面:研发排水管网雨污混接、错接和破损问题的非开挖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克管网工程建设问题的非开挖识别和智慧管控技术瓶颈。
3.“厂”治理方面:研发市政污泥、管渠污泥、河道底泥等多源污泥的资源化处置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多源污泥绿色、低碳资源化利用。
4.“技术集成”方面:开展长江流域典型城市多源污水—污泥—生态统筹的资源化处置技术体系的综合应用,并在长江流域典型城市建设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效示范工程。
四大关键科学问题:
1.高密度城区径流污染自然生态设施控制机制
2.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排水管网混接、错接、破损问题的确定性解析
3.溢流污水、初期雨水协同厂网河湖一体化控制机理
4.多源污泥从废弃物转化为生态修复基质材料的污染阻断机理
攻克四大关键技术:
1.高密度城区基于自然生态设施的径流污染阻控技术和装备研发
2.排水管网非开挖、不断水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3.溢流污水、初期雨水高效控制技术开发和水环境容量耦合的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效技术
4.特性各异的多源污泥低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
项目由三所知名高校(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四家大型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三家甲级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项目牵头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发改委指定的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的中央企业。团队长期从事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科技攻关,前瞻性、综合性、系统性探索解决我国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难题,在国内外水环境治理领域有重要影响,奠定了本项目的坚实基础。
项目团队前期担纲了马鞍山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和韩正副总理先后考察了马鞍山市,给予高度赞扬。总书记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的更高要求。为此,本项目将在马鞍山和九江建设两个水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示范工程,研发关键技术14项,开发设备/产品/成套化装备11套,编制技术导则1部,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0件,培养一支专业技术队伍。项目成果可切实推广应用于长江流域沿线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在长江大保护乃至中国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