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方向
  • 重大项目
  • (1)流域水环境治理

      针对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污染输移过程复杂以及修复与管理措施同质性强、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开展以水环境系统治理为目标的溯源模拟、传输调控和治理修复研究。具体包括:①水环境问题与演变规律的分析诊断,包括基于数据采集与地学分析的污染源分类与解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和物质输移过程的演变规律解析,流域水污染时空风险源区与输移路径的识别等;②环境系统修复与流域综合管理的决策支持,包括基于预测的水环境治理方案成效判断与后效评估,基于多情景模拟的流域综合管理决策支持,基于数据同化的流域水环境预警等;③农业面源污染阻控技术研发,包括基于农田养分精准管理的氮磷损失控制技术、环境源养分农田回用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

    (2)流域有机质循环利用与环境修复

      针对流域有机质规划系统性不足、处理与利用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以有机质高值转化与环境均衡治理为目标,以“绿色低碳高效”为核心理念,以“流域生态韧性提高”“流域固碳增汇”为导向,开展有机质循环规划、技术产品与装备研发、生态环境修复研究,为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流域构建提供支撑。具体包括:①有机质循环规划,开展有机质智慧化分类及收储运体系技术、有机质循环利用评估技术、有机质规划与管理技术等研究;②有机质循环利用技术,开展有机质生物与热转化技术攻关、有机质生态功能产品研发及工程应用、清洁型有机质转化装备开发等研究;③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开展流域环境风险定性与定量评估、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

    (3)流域社会生态学

      流域社会生态学以流域为研究单元,从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出发,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演化规律,探索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本研究方向聚焦流域社会-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解决流域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旨在为流域高质量发展、绿色流域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具体包括:①流域社会-生态系统协同治理机制研究,分析流域内多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社区、公众等)的行为模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基于利益协调的流域综合管理框架;②流域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研究,探索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流域生态系统的韧性提升与适应性管理策略;③流域社会-生态系统的评价与监测研究,构建流域社会-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开发适用于流域尺度的监测与评价方法,为流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1)绿色小流域构建技术系统与应用示范

               ——课题“基于绿色低碳的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与增容增汇技术研究”

                       ——子课题“基于小流域产业特征的酿酒废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集团大型科研项目】

      (1)长江中小型绿色流域构建模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课题“南方丘陵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阻控技术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潜水交互对河流热动态的影响机理及反演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