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韧性城市水系统构建的创新与实践

  5月21日上午,2025(第七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韧性城市水系统构建的创新与实践”专题论坛在苏州吴江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院原总工程师李艺和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龙志主持,邀请了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行业领军企业的多名行业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汇报与研讨。

论坛召集人及上半场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艺

  在会议上半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仁南琪引导发言,围绕“城市排水防涝韧性提升与智慧管控需求思考”,分析了城市内涝防控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城市排水防涝的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程晓陶作了题为“上善治水,天人合一:城市洪涝防治的流域统筹与韧性提升”的主题报告,分析了中国近年极端水灾的成因,指出了流域统筹、风险分担,蓝绿结合、减势消能的韧性提升理念,阐述了水生态文明理念下综合治水的适宜模式。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主任王爱杰,以“城市排水水质风险智能诊断—技术与思考”为题,分析了城市排水风险问题诊断面临的挑战,介绍了城市排水水质风险智能诊断技术、装备和应用案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副院长刘广奇,作了题为“蓄排协同提高城市内涝韧性研究”的主题报告,剖析了内涝成因,分享了蓄涝模式研究、韧性评价方法和应用案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董欣,围绕“基础设施韧性新视角:城市排水系统多维评估与优化策略研究”,解构了排水系统韧性模型,以案例研究分析了物理-社会-生态维度的韧性提升方案和效益成本。

  在上半场的互动提问环节,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万年红就韧性城市如何指导市政设计工作与清华大学副教授董欣进行了交流,董欣副教授从极端天气的校验、标准规范的指导、城市设施与生态的协同三方面展开介绍。

论坛下半场主持: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龙志

  在论坛下半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总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工程师刘智晓作了题为“排水系统韧性构建与峰值流量控制策略”的主题报告,分析了城镇排水系统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提出了气候适应型排水系统与技术特征,分享了排水系统韧性构建及指标体系,探讨了韧性视角下排水系统峰值流量管理思考。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王建龙,以“城市雨水排水系统韧性量化评估与提升策略探讨”为题,分析了城市排水的水安全和水生态问题和原因,分享了提升韧性的途径,阐述了韧性量化评估。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露,作了题为“城市水安全韧性的思考和实践”的主题报告,以深圳为例剖析了城市的水患与安全风险,探讨了通过水源、空间、防御、智慧和管理韧性五维策略构建韧性城市。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吕永鹏,分享了题为“涝污共治:上海韧性城市排水系统研究”的报告,剖析了上海水系统的现状需求,介绍了上海通过系统评估和顶层规划设计、存量设施挖掘提升、存量设施挖掘提升的策略,构建涝污共治的韧性排水系统。

  在下半场的互动提问环节,浙江大学市政工程研究所的博士生李宏林向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总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工程师刘智晓请教了增加冗余管道提升排水系统韧性的可行性。刘志晓总工回应在关键节点设置流量控制设施(FCD)以控制雨水流量,实现削峰和延迟下游流量,但国内需要从源头到末端协同控制,提高排水系统韧性。

(转载自城科会水分会公众号)

编辑:国家工程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