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5水大会 | 创新发布会

  第七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创新发布会于2025年5月20日下午顺利举行。来自苏州尚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海之凰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山环保工程集团、江苏传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河马井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回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企业代表,通过分享他们在水环境领域的创新技术与产品,共同勾勒出“技术破局-场景重构-生态共生”的治水新范式,为全球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可落地的中国智慧。

  城科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史薇教授主持本次创新发布会,共有11家单位进行分享汇报。

  本次创新发布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聚焦5项创新技术,涉及饮用水处理、电子行业废水回收、市政污水治理等领域,点评嘉宾是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总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工程师刘智晓。下半场聚焦6项创新技术,涵盖排水管网智慧监测、管道修复、污泥干化及难降解废水处理等领域,点评嘉宾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家卓。

  苏州尚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通过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超滤膜工艺智能化管理,打造一体化超滤智能水厂,该技术已在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的多个村镇及市政水厂应用。

  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针对电子行业的高纯水制备难题,开发了含铜废液资源化、污泥减量化、小分子有机物去除等7项技术,实现了电子纯废水、回收水系统的协同规划,上述技术已在成都京东方、维信诺等半导体废水回收项目中应用。

  天津海之凰科技有限公司将透氧膜和生物膜技术与MABR技术相融合,通过微生物代谢净化水体,减少间接碳排放,该技术已应用于南京桥北污水厂、天津北于堡工业园区等提标改造项目。

  江苏金山环保工程集团“金山碳”产品以蓝藻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碳源,安全环保、稳定高效,综合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市政及工业废水处理。

  江苏传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PLANTwin®嵌入式污水处理厂智能控制站可实现污水处理厂数字孪生与智能决策。该技术已在慈溪东厂应用,每年可节省药剂费用超百万,能耗降低20%,污水处理效率提升15%。

  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所开发的过热蒸汽干化舱技术首次将过热蒸汽作为干化介质用于污泥烘干,传热效率是传统热空气的10倍以上,干化周期可缩短50%,污泥含水率从80%降至30%以下,安全节能。

  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将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用于排水管网智慧监测,实现了光谱仪小型化,提升了雨污混接排查效率,降低了排查成本,提升了管网数智化管理效率。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所研发的两款排水管道病害智能检测机器人集成了地质雷达、红外热成像与智能识别模型,定位误差<±1m,已在安徽六安、贵州仁怀等地完成了百公里的管网检测,综合定位准确率达95%。

  江苏河马井股份有限公司所研发的非开挖热塑成型修复技术利用热塑性管材记忆应力恢复原理,实现管道内衬紧密贴合,可带水作业,修复后使用寿命高达50年,该技术已在印尼陆军总医院管网修复中成功应用。

  杭州回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活性焦吸附技术及相关设备吸附效率高,再生能耗低,出水水质达地表水准Ⅲ类,该技术已在郑州马头岗污水厂应用,相关项目作为长江生态保护示范工程进行示范推广。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非完全催化氧化-耦合多效澄清技术及装备可提高传质效率,降低药耗,减少占地面积,降低投资成本,该技术已在重庆涪陵白涛污水处理厂应用,出水COD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

专家点评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总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智晓总工程师对上半场的5家企业进行了专业点评。他表示,中国环保产业正在经历场景创新驱动技术升级的变革,上述五家企业的技术成果,以集约高效、低碳绿色、韧性智慧为发展主线,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工程落地的闭环突破,在市政供水、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水环境、智慧水务等各方面展现了环保人立足实际需求、攻克行业痛点的创新精神。

  下半场的技术聚焦“管网健康、污泥减碳、精准修复”,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家卓副总工程师进行专业点评。他指出,环保企业应当以场景需求为导向,在集约高效、低碳绿色、韧性智慧等三大维度上持续突破。6家企业的创新实践,从污泥干化到管网修复,从水质监测到深度处理,展现了技术研发与工程落地的深度融合,为推动环保产业向系统化、精准化迈进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创新路径。

  发布会最后,史薇教授对各单位的参与和支持表示感谢,并进行了总结。她表示,这次发布会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台,更是行业趋势的瞭望塔。希望产学研用各方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让更多“硬核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从单一技术突破走向系统方案解决,共同绘就“水清岸绿、智慧韧性”的城市水环境新图景。

(转载自城科会水分会公众号)

编辑:国家工程中心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