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海洋中华鲟保护科普宣教活动在浙江舟山举行

  近日,海洋中华鲟保护科普宣教活动在浙江省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培训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渔业协会、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联合主办,舟山市绿色海洋生态促进中心、“东海福田”公益项目组承办,旨在普及中华鲟保护知识,提升生态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本次活动吸引了约150名渔民和船员参与。

活动现场

  中华鲟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水中国宝”,其生存状态关乎长江及东海生态系统平衡。中华鲟一生中有80%以上时间在海洋度过,海洋阶段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舟山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是中华鲟洄游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因此,对舟山区域渔民开展此次活动对中华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现场,各领域专家们结合渔民工作实际,从科研、法律、实践等方面进行科学讲解。国家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姜伟详细介绍了中华鲟保护相关知识及海洋生活史研究进展;舟山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则从重要法条解读、渔民责任等方面讲授了中华鲟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专业师朱佳志手持中华鲟标本模型,重点讲解了中华鲟的识别方法及误捕后的救助流程。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总结时,为与会人员深入分析了中华鲟保护对江海生态及渔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以前总觉得中华鲟保护是政府部门的事,今天才明白,我们渔民也是守护‘水中国宝’的重要一环。”渔民老陈的话,道出了现场众人的心声。

  此次科普宣教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舟山渔民不仅了解了中华鲟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掌握了遭遇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技能。这一活动对构建中华鲟保护网络,收集误捕信息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渔民保护意识的提升,可以减少海洋作业对中华鲟的意外伤害,进而营造主动保护中华鲟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海洋大学、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舟山市人民检察院、舟山市普陀科学放生护生联合会、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培训中心对本次活动提供了支持。

  (撰稿:秦明硕、叶孜;供图:朱佳志;审核:姜伟、李志远)

编辑:林梓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